[OL][蜀传] 三国杀武将列传 鞠躬尽瘁之诸葛亮

发布时间:2015-10-28 10:19:36

鞠躬尽瘁

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,谘臣以当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。后值倾覆,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:尔来二十有一年矣。先帝知臣谨慎,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。受命以来,夙夜忧虑,恐付托不效,以伤先帝之明;故五月渡泸,深入不毛。今南方已定,甲兵已足,当奖帅叁军,北定中原,庶竭驽钝,攘除奸凶,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: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。

——《前出师表》

臣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;至于成败利钝,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。

——《后出师表》

毫无疑问,诸葛亮是一位悲情英雄。卧龙时代的运筹帷幄,席卷荆襄时的决胜千里,都无法掩盖他升任丞相之后的无奈与迟暮。他固然赢得了包括对手和后人在内的万世敬仰,但不可否认,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长河中,诸葛亮是一位失败者。

诸葛亮的“失败”在于不被理解。刘备入主西川之后,命令法正重新制定法律条文。法正本着“宽仁”的原则定出了律条,刘备看了很满意,认为这些律条和当年汉高祖刘邦入川时制定的条款很接近,是个好兆头,但诸葛亮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。

诸葛亮认为,法正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。当年刘邦的条款之所以宽仁,是因为老百姓已经饱受秦朝的横征暴敛,需要休养生息;而刘璋治理西川二十年,一向倦政,官吏饱食无事,百姓不尊法度、不知荣耻。这时,应该用相对严厉的律条来管理百官和民众,让他们明尊卑、知敬畏,发奋工作,这样西川几年之后才能大治,才能有实力谋图中原。无疑,诸葛亮是有远见的。从最终的效果来看,从严治蜀是绝对正确的。诸葛亮任丞相期间,尤其是在刘备托孤之后,对大小官吏要求非常严格,从不任人唯亲。蜀汉的官员一方面廉洁勤俭,另一方面勤于政务,上上下下焕然一新。

但正因如此,诸葛亮难免落下了“严酷”之名。一些官员虽然嘴上不说,心中却非常恼恨这位“不通情理”的丞相。当时,魏国和吴国的官场非常腐败,大小官员贪墨成风,整天不干正事;而在蜀国当官却穷得叮当作响,这就难免会让人心生不满。可以说,诸葛亮牺牲了自己,换得了蜀国一定时期内的繁荣和安定。

诸葛亮的“失败”在于独木难支。刘备死后,蜀国所有重担全部落在了诸葛亮一个人的肩上。往上看,后主刘禅昏庸无能,宠信宦官,根本没法为诸葛亮提供一个稳定的大后方;往下看,官员们如上文所说,对诸葛亮阳奉阴违,也丝毫不能提供有力的支持。诸葛亮根本就是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曹魏政权。纵是才智天下无双,他又如何不败?

诸葛亮最大的“失败”在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。前面讲到“隆中对”的时候说了,诸葛亮一直在等待“天下有变”;但在刘备死后,诸葛亮“夙夜忧虑,恐付托不效,以伤先帝之明”。他已经不能等待了,他只能出击,尽管他不想这样做。

有人计算过,当时魏国的土地和兵力,都是蜀国的三倍,而综合国力至少是蜀国的五倍。诸葛亮这么聪明的人,又处处小心谨慎,他不会不知道主动出击的下场是什么——这根本就是“逆天而行”!但客观的形势和主观的责任感都要求必须“逆天”,可想而知,这对于一位智者是多么的残酷。

入南疆,七擒孟获;出祁山,六伐曹魏;斩马谡,扮鬼神;造木牛流马,燃上方之火……诸葛亮用尽了所有的才智,事必躬亲,期盼着奇迹出现。但无情的现实一次又一次熄灭了他的希望,正如滂沱大雨浇灭了上方谷之火一样。

其实,或许诸葛亮从来没有失望过,因为他根本就没抱有任何希望。他在《后出师表》里写得清楚:“臣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;至于成败利钝,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。”他只是希望求得内心的坦然,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。

早年的睿智,晚年的迟暮,作为传奇的诸葛亮,注定要比常人经历更多的悲喜起落。难怪“水镜先生”司马徽在诸葛亮出山时慨叹:“孔明虽得其主,却不得其时……”

全民偶像

臣家有桑八百株,田五十顷,衣食自有余饶。至于臣在外任,随身所需,悉仰于官,不别治生产。臣死之日,不使内有余帛,外有余财,以负陛下也。

——《三国演义》

诸葛亮的智慧,已经升华为中国人的智慧;诸葛亮的精神,已经升华为中国人的精神。他是名副其实的全民偶像,“三个臭皮匠,顶个诸葛亮”,凡是中国人,没有不喜欢被别人视作“诸葛亮”的。

诸葛亮的智慧之光一直延续到其死后。斩魏延,退司马,这都是“小菜一碟”。让后人叹为观止的是,武侯竟然预见到了数十年之后的“阴平偷渡”和“二士争功”。邓艾看到诸葛亮布下、却被后主荒废的营寨和阴平石碣刻着的“二火出兴,有人越此。二士争衡,不久自死”的大字时,大惊失色,在石碣前一拜再拜;钟会在定军山梦遇武侯显圣后,马上赶到诸葛亮的墓前祭拜——连魏国的两位大将都对诸葛亮如此尊崇,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有怎能不将其视为“偶像”?

除了智慧,诸葛亮最为国人推崇的,是他那颗淡定的心。

前文已经提到过,诸葛亮在选择“老板”的问题上格外慎重,即便一班才华不如自己的朋友都已经能够纷纷入世,他依然非常从容淡定。可见,诸葛亮的目的不在于物质,而在于实在远大的理想——因为他最后选择了当时条件最糟糕的刘备。即使随刘备出山,诸葛亮依然不忘叮嘱看家的弟弟诸葛均:“家中的田地千万不能荒废,等我功成名就之后,还要回到隆中继续耕种。”这正是中国人,尤其是读书人最为仰慕的心态——安贫乐道、归隐山林。若非大贤,绝对不会有这样的心态。

出山之后,诸葛亮鞠躬尽瘁,以天下为己任,自不必多说。去世之后,他依然留下遗言:“我家里有桑树八百棵(可以养蚕织布),有田地五十顷(可以打粮食),吃饭穿衣不用发愁。所以,朝廷赐给我的东西都要交公,家里家外不要留多余的钱,以免辜负陛下。”看到这里,诸君应该都能明白,诸葛亮成为“全民偶像”,绝对是个必然。

最后,我们用一副流传千古、真实与演义相结合的对联概括诸葛亮伟大的一生:

画三分,烧博望,出祁山,大名不朽;

气周瑜,辱司马,擒孟获,古今流传。

抵制不良游戏|拒绝盗版游戏|注意自我保护|谨防受骗上当

适度游戏益脑|沉迷游戏伤身|合理安排时间|享受健康生活

游戏批准文号:京新出音 [2010] 235号

出版单位:杭州边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码 :[浙B2-20160108]

浙公网安备:33010502005081号

版权所有:杭州游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

公司地址:杭州市滨江区创业启梦空间

接待时间:周一至周五 9:30-17:30

适龄提示:12岁以上使用 家长监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