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OL][蜀传] 三国杀武将列传 四番火攻之诸葛亮

发布时间:2015-10-23 13:02:36

四番火攻

凡火攻者有五:一曰火人,二曰火积,三曰火缁,四曰火库,五曰火队。……凡火攻,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。

——《孙子兵法·火攻篇》

诸葛亮走出隆中,由一位理论家变成了实践者,自然不能仅仅停留在“隆中对”的阶段,需要贡献出更多的“奇谋巧计”。因为包括老板刘备在内,所有人都在审视着“卧龙”,眼里不揉沙子的关羽和张飞更是对这位军师不大“感冒”。

纵观诸葛亮一生,给人们留下了太多匪夷所思的谋划。而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作者更采纳各种民间野史和传说,将诸葛亮塑造成神一样的人物,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,《三国演义》为了刻画诸葛亮智力超群,结果写得太神奇,反而有点像妖人了(“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”)。

在诸葛亮的战绩中,与“火”有关的不在少数,几乎占了一半。因此,《三国杀》中专门为诸葛亮安排一项【火计】的技能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战争中对火的使用由来已久。《孙子兵法》总共只有十三篇,却单独拿出一篇来阐述火攻,其重要性可见一斑。兵圣孙武子对火的理解可谓深刻,但和诸葛亮相比,恐怕还要略逊一筹。诸葛亮为何对“火”如此情有独钟?他的火攻又有 何与众不同之处,我们来一一分析一下。

诸葛亮一生“放”过四把大火——博望坡、新野、藤甲以及上方谷。赤壁之火虽然也和他关系重大,但毕竟属于集体智慧,就不让诸葛亮独占了——反正他也不缺这方面的成就,就发扬风格让给周郎吧。

火烧博望坡

诸葛亮出山第一计便是用火。当时,曹操已经在官渡消灭了袁绍七十万大军,对于刘表统治的荆襄九郡垂涎三尺。况且,曹操一生最忌惮的就是刘备,而此时刘备正依附在刘表帐下。刘表非立世之主,且久病缠身,万一荆州落入刘备手中,那对于曹丞相而言,无异于最大的噩梦。因此,攻取刘备驻军的新野,简直是刻不容缓的。

当时,曹操已经得知刘备新拜一军师,名曰“诸葛亮”。曹操知道徐庶与诸葛亮有旧交,便向他打听孔明其人。徐庶笑答曰:“庶安敢比亮?庶如萤火之光,亮乃皓月之明也。”此语一出,惹恼了曹操帐下的“独目将军”夏侯敦。夏侯敦当下立军令状,必生擒刘备和诸葛亮。于是,夏侯敦为主将,李典、于禁、韩浩为副将,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新野。

而此时的诸葛亮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。虽然有刘备的绝对信任,但以关羽和张飞为代表的一班旧将却对这位书生军师极不信任,大有等着看军将出洋相的架势。很明显,如果此番用计不成,诸葛亮的一腔抱负,恐怕要在还没开始的时候便终结了。然而,此时的孔明反而格外超然。一番排兵布阵之后,便责令孙乾和糜芳安排功劳簿和庆功宴。这还不算,面对张飞的质疑,孔明竟一脸轻松地说:“我只坐守县城。”

以后的故事就很简单了。赵云和刘备两番引诱,将十万曹军引入地势狭长、树木繁茂的博望坡中。时值深秋,风势甚大。正当夏侯敦对危险有所觉察时,四面火起,伏兵乘势杀出。曹操只得丢弃粮草辎重,纷纷抱头鼠窜。诸葛亮用区区数千兵马,击溃了曹操十万大军。鸣金收兵之时,关羽、张飞拜于诸葛亮脚下,从此,二将对军师心服口服。

其实,用兵即是用火,用火即是用兵。当两军兵力极度悬殊之时,借火以攻,在某种程度上,便相当于增兵。而博望坡的客观条件非常利于放火,这对于擅长火攻的诸葛亮看来,自然是早已了然于胸。

火烧新野

诸葛亮出山第一计是火攻,第二计竟还是火攻。用计之难,不难在第一次,而难在第二次。对手奸诈如曹操,让他在极短时间内接连两次中火计,诸葛亮对“火”的驾驭堪称登峰造极。

夏侯敦兵败,曹操大怒,命大将曹仁提十万为先锋,再讨刘备。对此,诸葛亮表态道:“主公且宽心,前番一把火烧了夏侯敦大半人马,今番曹军又来,必教他中这条计……”

这次曹仁的经历和夏侯敦大不相同,一路之上没有遇到任何实质性抵抗,十万大军舒舒服服驻进了新野城。曹仁屁股没坐稳,便有人来报火起。曹仁以为是士兵埋锅造饭遗漏之火,不以为意。殊不知,不出一刻,新野城西、南、北三门先后火起,火势已经无法控制。无奈之下,曹仁只能率残兵从东门而出。刘备的部队在东门外已经恭候多时,此时一起杀出,曹军自然死伤无数。逃至白河边,却又被关羽放河水一通猛灌。先火后水,曹军真真苦不堪言。

相比之下,博望坡之火易料,而新野之火难料。为何?博望之火在城外,新野之火在城中;博望之火在林木,新野之火在房屋;博望之火在行军,新野之火在驻军。更绝妙的是,新野之火竟然止于白河之水!水火难容,诸葛亮却能以水辅火,真乃天下奇才!

火烧藤甲

但凡中国人,怕是无人不知诸葛亮火烧藤甲的故事。六擒孟获而不降,第七番一把大火,却令南人闻风丧胆,从此发誓永不复反。关于这次火攻,有三点颇值得玩味。

其一,诸葛亮一眼便看出藤甲的破绽所在。藤甲乃是由山间青藤制成,用油浸泡半年,取出暴晒,之后再放置油中浸泡,如此反复十余次方才制成此甲。此甲渡水不沉,刀枪弓箭皆不能破,但却是天生的引火好材料。诸葛亮固然善于火攻,但前提是客观条件允许。遇此藤甲军,不用火攻,真是对不住诸葛亮“火神”的称号。

其二,此番火攻与以往不同,施计的地点在盘蛇谷——谷内无草木。南人纵然愚钝,但也应该知道藤甲军惧怕火攻。倘若看到一条狭长的山谷,谷中草木丛生,定然不会入谷,那火攻便无从谈起了。诸葛亮看到了这个关键点,因此特地选择了一处“无草木”的地方用计——他早已成竹在胸:藤甲乃最得力的“引火草木”,况且还穿在敌军身上,跑都没法跑,还何须草木?“无草木”和“火攻”看似矛盾,在诸葛亮手中,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。

其三,诸葛亮面对火攻的态度。这是火烧藤甲一战与以往火攻最大的不同。三万藤甲军尽皆死于谷内,蜀军上下一片欢呼,唯独诸葛亮默然无语。众人问丞相为何不乐,诸葛亮垂泪叹曰:“吾虽有功于社稷,必损寿矣。”为何损寿?火攻计策实乃恶毒之计,涂炭苍生,故诸葛亮于心不忍。况且,诸葛亮率大军南征为的是收复南人之心——南人也是大汉子民,诸葛亮何忍杀之?孙子在其兵法里明确提出,火攻于敌于己都过于危险,运用时千万要小心谨慎。战争的最高境界是“不战以屈人之兵”,决非滥杀无辜!诸葛亮作为三军统帅,岂能不知此理?面对藤甲军,火攻是必然的选择,伤心也自然是在所难免。

火熄上方谷

这是诸葛亮最后一次用火,也是诸葛亮唯一一次用火攻而不成。当自己最擅长的火计都无法奈何敌军,诸葛亮也只能在悲怆中含恨而去。

上方谷一战无须多言——诸葛亮将司马懿诱至上方谷,阻断谷口,放火烧之。鬼才司马懿此刻束手无策,下马与长子司马师和次子司马昭抱头痛哭:“我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!”眼看大功已成、汉室可兴,忽然,天降大雨,将大火尽数熄灭,司马父子冲出谷口,捡回性命。诸葛亮看到此情此景,不禁仰天长叹:“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,不可强也!”

蜀汉的丞相失去了最后的机会,只留下后人“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”的慨叹。诸葛亮以火烧博望坡登场,以火熄上方谷落幕,一生与火相伴,真乃古今第一驭火奇人。

抵制不良游戏|拒绝盗版游戏|注意自我保护|谨防受骗上当

适度游戏益脑|沉迷游戏伤身|合理安排时间|享受健康生活

游戏批准文号:京新出音 [2010] 235号

出版单位:杭州边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码 :[浙B2-20160108]

浙公网安备:33010502005081号

版权所有:杭州游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

公司地址:杭州市滨江区创业启梦空间

接待时间:周一至周五 9:30-17:30

适龄提示:12岁以上使用 家长监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