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OL][魏传] 三国杀武将列传 勇毅冠三军之张辽

发布时间:2015-08-03 11:22:06

慧眼识贼心,孤身入敌境

辽谓渊曰:“数日已来,每行诸围,豨辄属目视辽。又其射矢更稀,此必豨计犹豫,故不力战。辽欲挑与语,傥可诱也?”……辽遂单身上三公山,入豨家,拜妻子。

——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辽传》

看过《三国演义》的朋友都会对张辽上土山说降关羽的事有印象,然而,这件事是虚构的。虽然是虚构,却有原型,说降关羽是由说降昌豨这件事移植过去的。实际上《三国志》的说降昌豨比《三国演义》的说降关羽要危险得多。

昌豨,属于泰山诸将之一,和臧霸、孙观等是同一伙人,早在吕布被歼灭时就投降曹操了。但这个人贪得无厌,似乎觉得造反后又投降能捞取更多的好处,于是史上记载他投降之后一共又反了三次,每次造反都是在曹操的关键时刻。这一次则是他趁曹操官渡取胜后,北上仓亭和袁绍决战之际造反。曹操派夏侯渊和张辽前往平叛。这个昌豨,还真有点儿本事,夏侯渊和张辽进攻了几个月都拿他没办法,粮草吃光,就要退军。然而昌豨只是希望通过造反来换取政治资本,于是便用一种隐晦的方法将这种想法表达出来。别以为张辽出身行武,就把他当成粗鲁的武夫,实际上他非常细心,从昌豨的神态,还有箭射得很少这件事上,已经看穿昌豨的心思。于是便向夏侯渊建议招降昌豨。

为取得昌豨信任,张辽竟然单身上三公山,入昌豨的家,拜见他的家人。使昌豨下定决心投降。要知道故事虽然和《三国演义》上土山说降关羽相仿,但其实不同。关羽是张辽好朋友,为人重义,必不加害,昌豨屡反之人,毫无信义,万一劫持张辽,甚至加害,后果堪虞。因此事后曹操也批评了张辽:“这不是大将该做的事。”可见曹操责备之中是爱惜张辽的,他认为张辽的性命宝贵,不可以孤身犯险。而张辽则认定以曹操的威信,昌豨一定不敢加害。曹操爱惜张辽,张辽信任曹操,君臣相得之情,溢于言表。

勇毅冠三军,破斩敌前锋

使张辽、关羽前登,击破,斩良。

——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

公车重在后,被甲者少,左右皆惧。……使张辽为先锋,虏众大崩,斩蹋顿及名王已下,胡、汉降者二十余万口。

——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

《三国演义》中关羽斩颜良,威震天下,这在史上也不假,但其实旁边还有一位劳苦功高的配角,那就是他的好兄弟——张辽。这个时候的张辽才刚刚投靠曹操一年多,被委以了重任。事实并不如演义般儿戏,当时颜良率领袁军前锋,攻打东郡势不可挡,而袁绍也亲自率领主力在后。荀攸献计佯渡演进,诱使袁绍西向,然后突然回头取白马,攻颜良。这是一招高明的声东击西之计,然而即使是前锋的颜良,也不是说破就破,况且还必须要在袁绍回军前击倒他,有时间上的限制,更加增加了任务的难度,曹操将这个任务交给关羽和张辽。关羽的才能,曹操当然清楚,不然也不会费那么大劲去收降他,而选张辽和他一起,就足以证明曹操认为他在曹营诸将的实力不亚于关羽。后关羽和张辽协同作战打破颜良的部队。

自此以后,张辽常接获一些艰巨的任务,而且多在劣势中破敌前锋,直接摧毁对手的锐气。如果说白马之战,张辽还充当配角的角色,那么白狼山一战,张辽就好似主角了。当时,曹操对河北袁氏的征战已经到了尾声,孤军深入北方,但袁尚,袁熙并没有放弃,纠合了北方少数民族约数万骑兵。由于曹操道远而来,粮草主力均在后面,前面的人数不多。“被甲者少”也说明曹操当时所带领的前部武装装备不足,面对几万的骑兵,一般将领都会怯惧。而用兵如神的曹操早就看出敌人的破绽:人数虽多,不懂布阵,军纪败坏。敌人是可以击败的,但必须有一个和自己同样看出对手破绽,不被对方人多而吓坏的大将才行,这个人就是张辽。张文远果然不负重望,再次担任前锋,面对人数比自己多得多的骑兵无所畏惧,纵兵直击,这一战重创对手,在阵中便将首领蹋顿等人斩杀,使北方少数民族感到天威难犯,胡人汉人等投降多达二十万,彻底粉碎了二袁勾结少数民族顽抗的阴谋。

抵制不良游戏|拒绝盗版游戏|注意自我保护|谨防受骗上当

适度游戏益脑|沉迷游戏伤身|合理安排时间|享受健康生活

游戏批准文号:京新出音 [2010] 235号

出版单位:杭州边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码 :[浙B2-20160108]

浙公网安备:33010502005081号

版权所有:杭州游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

公司地址:杭州市滨江区创业启梦空间

接待时间:周一至周五 9:30-17:30

适龄提示:12岁以上使用 家长监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