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OL][蜀传] 三国杀武将列传 竭力尽忠之法正

发布时间:2015-07-14 10:12:20

挺身挡箭,巧辅明主

先主与曹公争,势有不便,宜退,而先主大怒不肯退,无敢谏者。矢下如雨,正乃往当先主前,先主云:“孝直避箭。”正曰:“明公亲当矢石,况小人乎?”先主乃曰:“孝直,吾与汝俱去。”遂退。

——裴松之

法正深谙劝谏的艺术,同样的建议,诸葛亮可能会重点强调许靖的名声或者能力,但刘备未必能听得进,但法正绕个弯就达到不一样的效果,难怪刘备这么宠信法正。

后来在攻打汉中时,刘备在一次战斗中形势处于劣势,应该退却,但怒火中烧的刘备却一时犟了起来,冒着曹军密集箭雨,留在前线指挥,不肯退却。下属们都不敢劝谏。此时法正一声不发,突然冲上前去,不顾箭矢的危险,挡在刘备身前。吓得刘备连忙提醒法正避箭,这时法正才说:“主公你都亲自冒着箭矢和飞石的危险,何况我们这些人呢?”刘备这才软了下来,对法正说:“我与你一起走。”这才肯从战场上撤退。从这个故事,我们可以看到,刘备固然不是《三国演义》中那个只会哭啼的刘备,而是历史上那个在战场上勇猛拼杀的枭雄。而法正也不是大家通识的卖国求荣、狭私报复的小人,而是为报知遇之恩,舍命为明主挡箭的死忠之臣,以巧妙的劝谏艺术使刘备心甘情愿地退下战场。刘备的一声“孝直避箭”体现出对难觅的谋士的关爱,刘备的一声“吾与汝俱去”更是体现出对法正的亲密无间。因此,后来诸葛亮也感叹,如果法正还在,就一定能阻止刘备伐吴。

竭力尽忠,组建王国

伊籍后迁昭文将军,与诸葛亮、法正、刘巴、李严共造蜀科;蜀科之制,由此五人焉。

——《三国志·蜀书·伊籍传》

先主立为汉中王,以正为尚书令、护军将军。明年卒,时年四十五。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。谥曰翼侯。

——《三国志·蜀书·法正传》

章武二年,大军败绩,还住白帝。亮叹曰:“法孝直若在,则能制主上,令不东行;就复东行,必不倾危矣。

——《三国志·蜀书·法正传》

刘备攻占汉中一事,在当时来说是令天下震动的事情(所以才有日后关羽轻易鼓动整个汝南造反之事),于是立即借着这次振奋的胜利,准备进位汉中王。曹操在漫漫仕途上,尚且需要由公晋升为王,而刘备则自命皇族,打着清君侧的旗号,直接一步到位登上王座,向曹操看齐。这次登位事件,当然是刘备阵营核心成员的讨论结果,可以推断法正在当中起到了主导作用。

刘备当上汉中王后,立即将法正由扬武将军转为护军将军,更重要的是同时封法正为尚书令。在汉代,尚书令是尚书台的首长,主要负责皇帝(或王公,取决于是哪个的尚书令)的文书审阅和传递,尚书令这份工作本身就掌握着很多国家机密,因此权力随着时代推移逐渐集中,到了东汉,尚书令权力很大,成为了皇帝的亲信。魏公国的第一任尚书令就是由谋主荀攸担任,以此类比,就知道法正当时的地位。而这时,诸葛亮还是军师将军,没有任何新王国的职务。

法正为刘备效力是全方位的,不但做战略和战术的决策,甚至连制定法律,法正也会参与。根据《三国志·蜀书·伊籍传》的记载,法正和诸葛亮、刘巴、李严、伊籍一起编写《蜀科》。这个事件大概应该在 215年到 220年之间,正是汉中争夺战之时,法正要同时兼顾多项工作,导致其操劳过度。这样,法正就在 220年便逝世了。这一年天下大变,关羽刚战死,荆州刚失,曹操也随之离世,献帝准备禅让,这一年是刘备称帝的前一年。法正过早逝世,是刘备事业的巨大损失,刘备为之痛哭终日,追谥法正为翼侯,因此《三国杀》对法正的称号便为“蜀汉的辅翼”。追谥在蜀汉来说是很高的荣誉,而法正更是刘备时代唯一见谥的大臣,庞统、关张都在刘备逝世之前牺牲于国事,但都是等到刘备逝世之后由刘禅来追谥的,都没有得到法正这样的荣誉。

后来刘备一意孤行东征,在彝陵惨败后,诸葛亮无比感慨地说了一句:“要是法正还在,一定能让主上打消东征的念头;退一步就算东征,也一定不会搞到全军覆没的地步。”一代名相诸葛孔明心比天高,曾自比管仲、乐毅,放眼天下,大有高手寂寞之感,居然能为法正不在感到遗憾惋惜。能得到诸葛亮的这种评价,九泉下的法正,想必也能对当初的那些恩怨释然了吧!

抵制不良游戏|拒绝盗版游戏|注意自我保护|谨防受骗上当

适度游戏益脑|沉迷游戏伤身|合理安排时间|享受健康生活

游戏批准文号:京新出音 [2010] 235号

出版单位:杭州边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码 :[浙B2-20160108]

浙公网安备:33010502005081号

版权所有:杭州游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

公司地址:杭州市滨江区创业启梦空间

接待时间:周一至周五 9:30-17:30

适龄提示:12岁以上使用 家长监督